特朗普再次上台美国总统后,又得意的拿起自己关税制裁的大棒,只是或许他没想到,中国相比他第一任期的时候,态度更加坚定,说“不跪”就不跪,反而逼得美方步步退让。 据媒体披露,9月9日,特朗普与欧盟制裁特使奥沙利文进行闭门会谈时,向欧盟提要求,想让欧盟27国作为马前卒,对中国购买俄罗斯能源采取联合行动,征收最高可达100%的关税。 他希望欧盟扮演“带头人”的角色,美国则在幕后推动,打造一个“关税联盟”。 在第一任期内,他曾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对中国钢铝产品加税,试图获得盟友支持,结果反被WTO裁定违规。 这一次更是“换汤不换药”,名义上是为了“施压俄罗斯”,实际上还是那一套对中国进行经济打击的老路数。 首先,在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的背景下,俄罗斯已完成与中国、印度等国的能源贸易重构,不再依赖西方市场。 中俄之间的能源交易也早已实现本币结算,美元和欧元在交易中的份额不断下降。 最直接的原因,还是因为他想拉拢的盟友是欧盟,对这些国家来说,可以“制裁俄罗斯”就是让驴拉磨的“胡萝卜”,别管中国信不信,欧盟心甘情愿相信这个诱惑就行。 早在他第一任期内,特朗普就曾多次使用“第三方责任”理论,把与其做生意的国家一并列为打击对象。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近日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时表示,过去18轮对俄制裁并未改变俄方立场,继续加码不会有实质性效果。 这话不假,如果制裁有用的线轮,如果没用,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个精力一遍遍喊“口号”呢?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,仅次于美国,而在诸如机械制造、化工、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,欧盟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。 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、俄乌冲突、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后,欧洲经济已经疲态尽显。 更别说欧盟在经济疲态尽显的时候,还被特朗普以“对等关税协议”的理由再次收割了一波。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发表的关税协议规定,欧盟必须承担15%的基础性关税,并且欧盟将比此前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,以及购买美国军事装备,并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若想让欧盟站到对华加税的最前线,代价和阻力可能都远比他想象的大。 今年8月,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在此前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上,自己曾当场质问七国集团领导人谁敢对中国征收200%的“二级关税”。 虽然多方认定,墨方此举就为了“讨好美国”,但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硬是要否定。 根据墨西哥政府部门人士解释,此举是为了“保护本国汽车产业”,减少对亚洲特别是中国汽车的依赖。 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美墨加协定将在2026年迎来联合审查,届时是否能继续享受免税待遇,将取决于美方的态度。 在特朗普近期频繁提出“重谈美墨加协定”“对墨西哥商品重新加税”的情况下,墨西哥采取对华关税上调,自然被一致认为是向美方“释放善意”。 墨西哥金融集团Banco Base的首席经济学家、经济分析主管西勒则在社会化媒体上直言,墨西哥对“无贸易协定国家”加税,本质上有两个核心目的,“一是增加财政收入,二是为了给特朗普留下个好印象。” 不管是为了“讨好特朗普”,还是“人在屋檐下不得已低头”,伤害第三方中国的利益“取悦”美国的做法,中方是强烈反对的。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在9月11日的记者会上指出,中方反对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以及歧视性排他性措施,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,损害中方的正当权益。 同日,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,有关措施一旦落地,不仅会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贸易伙伴的利益,也会极度影响墨营商环境的确定性,降低企业对墨投资的信心。 中方强调,中方一贯主张各方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,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以及歧视性排他性措施,坚决反对各种损害中方利益的做法。 如果墨方执意执行这一政策,中方将根据真实的情况,采取必要措施,坚决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。 其实,在全球经济逐渐从疫情和战争的双重冲击中恢复的当口,任何形式的贸易胁迫和单边加税,都会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。 这不仅是中美之间的经济“竞赛”,更关系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市场信心的恢复。